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不少父親有攝護腺的問題,常有頻尿狀況。(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父親節將至,除了補品或安排健檢來表達關心,還有更佳方式!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醫師提醒,男性長輩對泌尿問題往往難以啟齒,不妨透過「IPSS 國際攝護腺症狀評量表」協助爸爸初步評估、聊聊排尿狀況,也能成為實質又實用的父親節關懷方式。

顧芳瑜分享,近日診間就來了三名結伴就診的50多歲高爾夫球友。他們表示每次打球中途都有人「尿遁」,十八洞打下來要花很長時間,彼此分享後覺得有必要解決一下頻尿困擾,索性一起掛號就診不尷尬,也能互相鼓勵。檢查後,其中兩人分別確診為攝護腺肥大與膀胱過動症,前者接受微創手術,後者則透過服藥改善症狀。顧芳瑜指出,這顯示現代男性愈來愈願意正視泌尿健康,「揪團看泌尿科」本身就是一種正向觀念的改變。

他也藉此指出,攝護腺肥大與膀胱過動症是中年男性常見的泌尿困擾,因兩者的症狀高度相似,都可能出現頻尿、夜尿、急尿等情形,常讓人混淆,但治療方式其實略有不同。

攝護腺肥大主要是攝護腺體積逐漸增大,壓迫尿道,造成排尿不順、尿流變弱、殘尿感等問題,較常見於50歲以上男性。而膀胱過動症則多與自律神經失調或壓力有關,膀胱會在未充滿時就提前發出「尿意」訊號,導致患者即使尿量不多,也頻繁感到想上廁所。

他也提醒,這兩種疾病偶爾會同時存在,更需專業判斷。臨床上會安排超音波檢查、尿流速測試等輔助診斷,協助確認病因。治療上,攝護腺肥大可視情況採藥物治療,或選擇水蒸氣消融術、攝護腺拉提等微創手術,特別適合希望縮短恢復期的職場中壯年男性。膀胱過動症則以藥物穩定神經訊號為主,但因需長期服藥,有些患者會感到心理壓力,也可考慮經皮脛神經電刺激(PTNS)或每日貼片等替代療法。

顧芳瑜建議,40歲以上男性可上網搜尋或至診所索取「IPSS攝護腺評量表」,透過簡單問卷自行檢測泌尿狀況,若分數達10分以上就應儘早就醫,以免延誤。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脂肪肝或是酗酒、抽菸,還有食用醃漬類食品或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等,也都恐誘發猛爆性肝炎;示意圖。(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知名主持人沈玉琳驚傳疑似猛爆性肝炎住院,也傳出他本身罹患B肝。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昨表示,B、C肝患者是猛爆性肝炎的高風險族群,酗酒、抽菸、醃漬類食品、來路不明中草藥是常見誘發因素,若出現噁心、食慾不振、不是想睡覺的持續疲倦感、皮膚或小便變黃等症狀都是警訊。

噁心、食慾差、持續疲倦要注意

根據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資料,猛爆性肝炎的醫學名稱為「急性肝衰竭」,指肝細胞突然大量死亡,造成肝臟排毒、代謝、製造等功能下降,甚至喪失,若未適時接受治療,致死率可高達8成,是所有肝炎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柳朋馳表示,猛爆性肝炎多與病毒性肝炎有關,若禍首是A型肝炎,大部分出在飲食問題,致死率千分之2左右;B、C肝患者本來就是慢性帶原,因此存在合併猛爆性肝炎風險,建議生活作息要盡量規律。

此外,柳朋馳指出,必須減少造成肝臟持續發炎可能性,例如脂肪肝,或是酗酒、抽菸,還有食用醃漬類食品或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等,也都恐誘發猛爆性肝炎。

柳朋馳也提到,B、C肝患者最重要的是定期追蹤,建議每半年追蹤1次肝功能、甲型胎兒蛋白等數值,且每年接受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若已有相對嚴重的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則要縮短為每半年1次超音波檢查。

皮膚或小便變黃等症狀都是警訊

柳朋馳提醒,有些人罹患猛爆性肝炎可能完全無感,直到肝功能指數飆破300以上,才可能會有一些噁心感、食慾不振,或是一直有疲倦感,但不是真的想睡的累。同時外觀也會出現變化,萬一有皮膚變黃、眼白變黃,甚至小便出現可樂色、深濃茶的顏色,就要特別小心,代表已有黃疸跡象,應儘速就醫。

☆自由時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表示,對於銀髮族突然退化的情況,不可輕忽,應詳細檢查是否有腦部外傷變化;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位80歲的阿公突然動作變慢、走路不穩、講話越來越不清楚,最近甚至連子女都認不得,一度還被懷疑罹患失智症。後來,經過腦部斷層掃描檢查才找到真正原因,原來是左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在粉絲專頁「Icu醫生陳志金」發文提醒,對於跌倒的長輩多一點警覺,也需要多一點雞婆,多多關心周遭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病因。

陳志金說,這位80歲的阿公,明明2個月前,阿公還行動自如,不僅可以下田種菜,每天還都要喝一杯巷子口賣的「涼的」,怎麼瞬間就變成另一個人似的?突然動作變慢、走路不穩、講話越來越不清楚,最近甚至連子女都認不得。後來,家人帶著阿公去診所,診所醫師表明這是阿公年紀大的退化,患了失智症,建議子女把他帶到大醫院做失智評估,可以當申請外籍看護照顧依據。

去了大醫院,神經科醫師替阿公做了詳細的失智問卷評估。目前醫療機構會以臨床失智症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來評估失智者的嚴重程度,其主要評量項目包括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區事物處理、家居和嗜好及個人照料等6個層面。經仔細詢問發覺阿公的退化速度太快,一般常見的失智症在初期幾乎都是「逐漸」變嚴重,並不會進展得如此快速。於是,醫師幫他安排腦部的斷層掃描檢查,果然找到了真正的凶手。

陳志金在ICU病房裡,打開病人腦部斷層掃描檢查的畫面,同步向家屬做說明,阿公患的是左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這個情況一般是頭部外傷造成的。他告訴家屬,這種出血是慢性出血(指一點一點慢慢滲血),推估撞到頭部的時間,有可能是在症狀開始出現的幾個星期前,甚至是2、3個月前。

這樣的提醒讓家屬想起,過年前阿公在田間跌倒、撞到頭。經過開刀引流管讓積血導流出來,阿公的症狀明顯改善。後來阿公可以如願下田去種菜了。

陳志金提醒,對於每一位曾歷經頭部外傷或撞擊的病人,都會提醒家屬不能輕忽,即使現階段出血量很少或沒有任何異常,還是要留意2個月內有沒有出現「退化」的症狀,像是語言障礙、經常跌倒、反應變慢等,如果有這些表現,千萬不要以只是退化就結案,一定要再回來看神經內科做後續追蹤與檢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07.29 17:15 臺北時間

消息快報

邁向健康台灣 肺癌篩檢3週年 翻轉期別拯救生命

常言道:「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為守護國人健康,完成「健康台灣」之願景,衛生福利部就十大死因首位「癌症」進行加強防治。而對於衛生福利部所推動的公費肺癌篩檢,您聽說了嗎?

肺癌篩檢 早發現早治療 存活率佳

肺癌標準化死亡率雖長期呈現下降趨勢,惟仍位居我國癌症死因之首,其皆源於肺癌早期並無明顯徵狀,等到身體出現顯著症狀時已多為晚期。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肺癌若能在0期或1期及早發現,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以上;但若延誤至第4期則驟降至僅一成,這切切實實的說明了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為得以協助民眾早期找出肺癌,衛生福利部蒐集國內、外相關研究實證,自111年7月起,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2年1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並於114年1月1日起擴大辦理,提供更多高風險族群篩檢服務,篩檢對象包括:

1.具肺癌家族史:40至74歲女性或45至74歲男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2.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20包-年(備註)以上,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全球首個同時提供家族史及吸菸者肺癌篩檢的國家

截至114年6月30日止,已有21萬7,744人完成篩檢,其中2,506名確診者中,就有2,069人為早期(0或1期)發現。而在所有確診者中,有1,659人具肺癌家族史,746人有重度吸菸史,101人同時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史。

若更進一步針對受檢者進行風險因子與診斷期別交叉分析,具肺癌家族史者中,89.3%為早期,晚期僅占7.7%;重度吸菸者則有68.2%為早期,晚期比率26.1%雖高於具肺癌家族史者,惟與實施篩檢前之110年全國肺癌期別分布(早期僅35.3%,晚期達61.3%)相比,篩檢仍明顯提高早期診斷率,翻轉肺癌診斷期別,提高治療的效力。

作為全球首個同時提供家族史及吸菸者肺癌篩檢的國家,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分享,常有國外的學者主動聯繫,想要與臺灣交流推動肺癌篩檢的經驗及成果。我國肺癌篩檢政策的成功,不僅守護國民的健康,更吸引國際關注並交流經驗,提供他國發展相關政策的寶貴藍圖。

肺癌篩檢政策迄今已滿3週年,目前有207家醫院可提供肺癌篩檢服務,全國22縣市皆有醫院可進行篩檢。公費肺癌篩檢人數逐年提升,截至6月底,114年相較於113年同期篩檢數已提升62.4%,服務民眾在疾病未進展至晚期前及時發現並治療,延長壽命並提升生活品質。至今,肺癌篩檢已幫助許多高風險民眾早期發現肺癌,並為眾多家庭帶來了治療的希望,不僅可以拯救一條生命,也同步扭轉個案家庭的未來。

除了定期接受肺癌篩檢,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也呼籲,應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主動戒菸、遠離空氣污染、保持健康飲食和作息,以減少肺癌的風險。若民眾有持續咳嗽未見改善、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或喘鳴、持續胸痛、聲音沙啞、骨關節疼痛、體重無預警下降或食慾不振等肺癌警訊,應儘速就醫檢查,避免延誤病情,及早發現有助於提高治療機會。

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強調,衛生福利部已經踏出打造健康台灣的第一步,未來亦將持續串聯起中央、地方政府及各層級醫療單位,健全涵蓋預防、篩檢、診斷至治療的健康網絡,逐步實現全民健康的「健康台灣」願景。

備註:包-年=平均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菸,共吸菸20年;或每天2包菸,共吸菸10年,皆為20包-年)

*以上訊息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

更新時間|2025.07.29 17:1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盧卡·東契奇經常因其體型而受到批評。雖然這位在皇家馬德里開始職業生涯的斯洛維尼亞人很快成為最受歡迎的 NBA 球員之一,入選了全明星五隊,但很多時候他都被指控超重,甚至有人說他「胖」,並質疑他的飲食習慣,因為儘管他有天賦, 他看起來身材走樣了。

這些人在看到東契奇登上《 男性健康 》雜誌的最新封面後,將不得不三思而後行。一篇關於他的體能訓練和嚴格飲食的廣泛文章也發佈在網上。“只是從視覺上看,我會說我的整個身體看起來更好”,東契奇在關於他的身體重建的文章中說。“如果我現在停下來,一切都是徒勞的”。

對於新照片,一些球迷開玩笑說,達拉斯小牛隊總經理尼科·哈裡森在小牛隊的歲月里“羞辱”了盧卡。東契奇在賽季中期被交易到洛杉磯湖人隊,與勒布朗·詹姆斯合作的球隊有一個 充滿希望的開局。不過,在考慮下一個NBA賽季之前,東契奇將再次帶領斯洛維尼亞參加歐洲籃球賽(8月27日-9月14日)。

sportoakimirka / Shutterstock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食藥署說,全台氣溫持續飆高,中暑風險也隨之升高,但其實除氣候之外,也須留心5大常見藥品可能會增加中暑風險;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日頭赤炎炎,全台氣溫持續飆高,午後陣雨頻繁,在濕熱的環境下人體散熱效率下降,中暑風險也隨之升高,但您知道嗎?部分藥品也可能會增加中暑風險!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您,以下五大類藥品要特別注意!

1.降血壓藥:如利尿劑,會增加體內水分排除速度,易導致脫水;另如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s),則可能減慢心跳及血流速度,不利體熱散發。

2.抗憂鬱藥:如三環抗憂鬱劑(TCAs),會減少流汗反應,進一步影響體溫調節。

3.抗過敏藥:如抗組織胺類藥品,亦會抑制排汗功能,讓身體難以有效散熱。

4.抗精神病藥:可能會抑制汗腺分泌、降低口渴感,不僅影響身體降溫,還可能導致水分攝取不足。

5.甲狀腺素補充劑:會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體內產熱增加,導致體溫升高。

食藥署指出,除抗憂鬱、過敏藥等藥物外,常見降血壓藥也可能導致增加體內水分排除速度、減慢心跳及血流速度,易致脫水、不利散熱;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食藥署說,這五類藥品使用者,特別是長者、幼童、糖尿病患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屬中暑的高風險族群,更應提高警覺,並於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防範措施:

●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外出時可穿著淺色寬鬆衣物。

●注意遮陽及防曬。

●切勿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以免延誤治療時程。

●如果有任何用藥疑問,請諮詢醫師或藥師,確保用藥安全無虞。

此外,食藥署表示,即使非高風險族群,也有可能在炎熱氣候中出現中暑症狀,如頭暈、噁心、心跳加速;肌肉痛、肌肉痙攣、體溫升高;多汗後轉為皮膚乾燥變紅等,請儘速至陰涼處休息降溫,並尋求醫藥專業人員協助,讓食藥署與您共同守護安全用藥與夏日健康,遠離中暑威脅!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1036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洪泰雄指出,龍鬚菜含有鋅、鐵、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豐富營養,是素食者補鐵好選擇。(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口感爽脆的龍鬚菜,是許多人到快炒店必點的青菜之一,農糧署於臉書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分享,國產龍鬚菜產地主要分布於花蓮、高雄及南投等地區,病蟲害少所以生長過程幾乎不用使用農藥。營養學者洪泰雄指出,龍鬚菜含有鋅、鐵、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豐富營養,是素食者補鐵好選擇。想炒出快炒等級的龍鬚菜,應遵循挑嫩葉、速冰鎮2原則。

龍鬚菜其實也屬於紅藻的一種,含有豐富的植物性鐵質與膳食纖維,是素食者補鐵、促進腸道健康的好選擇。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粉專指出,紅藻類如紫菜、石花菜與龍鬚菜,富含天然抗氧化物與多種礦物質,有助抗發炎、延緩老化。

根據新版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顯示,龍鬚菜每100公克僅含24大卡熱量,且完全不含膽固醇,是現代人追求健康飲食的理想選擇之一;此外,它的膳食纖維含量達2.3公克,有助促進腸道蠕動、維持消化順暢。

農糧署分享,想要炒出快炒店等級的龍鬚菜,有2大料理祕訣:

1.挑嫩葉

摘除過長的捲鬚,並撕掉葉梗底部較粗纖維,再折成適口小段(3~5cm)。

2.速冰鎮

滾水中加入1大匙鹽及1大匙糖,放入龍鬚菜後以筷子拌開,汆燙30秒後取出冰鎮。

農糧署補充,春、夏是龍鬚菜的主要產季,把握最佳口感風味,享受龍鬚菜鮮脆好滋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在「亞洲生技大展」中備受矚目的「阿茲海默症國際論壇」,匯集台、日、韓產官學界專家,共同探討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創新治療與國家政策趨勢。(資料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在「亞洲生技大展」中備受矚目的「阿茲海默症國際論壇」,匯集台、日、韓產官學界專家,共同探討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創新治療與國家政策趨勢。博太生醫(BotaniCure)以全球首創的植物新藥開發平台,在阿茲海默症治療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受到很大關注。

每年的921是國際失智日(world Alzheimer’s Day),依衛福部統計,目前國人失智人口已逾30萬人,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在65歲以上長者占了9成6,也成為國人十分重視與預防的疾病之一。

衛福部食藥署目前已核准2款專適用於阿茲海默症早期患者的針劑新藥,包括「樂意保」(Leqembi)、「欣智樂」(Kisunla),皆屬於單株抗體藥物,需透過靜脈注射,可透過免疫機制清除大腦中累積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物,有助延緩腦神經細胞退化,是台灣20年來首次引進針對阿茲海默症病因的治療新藥。

亞洲生技大展為亞太地區最具指標性的生技產業盛會之一,自即日起至27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隆重登場,匯聚來自19國、近850家指標廠商參與。失智症生技新動脈引起不少民眾期待。

博太生醫針對阿茲海默症與血管型失智症所研發的植物新藥,已完成FDA IIa期臨床試驗,並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進入IRB臨床試驗。(博太生醫提供)

博太生醫針對阿茲海默症與血管型失智症所研發的植物新藥的進程,已完成FDA IIa期臨床試驗,並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進入IRB臨床試驗,2026年啟動下一階段臨床與國際授權洽商。該藥物使用植物萃取活性物Botiera,透過多靶點作用改善神經發炎、微血管功能及認知能力,已有臨床數據支持其潛在療效。

此外,新旭生醫(APN LifeSciences)於診斷技術上提供客製化精準醫療,有助於提升基層與偏鄉失智症的早期篩檢效率。安立璽榮生醫(Elixiron Immunotherapeutics)則研發「Enrupatinib(EI-1071)」,針對小膠質細胞的CSF1R抑制劑,可降低神經損傷與Amyloid beta蛋白對患者的負擔,目前已進入臨床二期。台灣生醫水準在亞太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覷的。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醫師表示,西芹汁具有快速補水、降低發炎反應,穩定血壓的功效;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芹菜,是很多人從小就有點抗拒的蔬菜之一,但它對血壓、血管健康有非常實在的幫助。鄰好西醫診所醫師李思賢表示,西芹汁具有快速補水、降低發炎反應,穩定血壓的功效,是許多歐美人的早餐選項;另外,像是腸道偏虛、消化力弱者也適合將其作為一種過渡型補充液。

李思賢於臉書專頁「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及網頁發文分享,近年來很流行把芹菜打成果汁,也是許多歐美人早晨的「晨間儀式」。西芹汁強調高水分、低纖維、營養濃縮又清爽好入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維生素C、鉀、多酚類,這樣的搭配有助於快速補水、降發炎、提升心血管彈性,特別適合一早起床還不想進食固體食物時補充的電解質。

常腹脹、便秘者 不宜吃芹菜

不過,李思賢表示,將芹菜打汁,會過濾掉大部分的粗纖維,所以對腸道蠕動的幫助遠不如整根芹菜直接吃下去來得明顯。但如果是腸道偏虛、消化力弱者,則可以靠西芹汁作為一種過渡型補充液。

他解釋,芹菜的纖維主要來自「非水溶性纖維」,水溶性纖維含少量。這對腸道健康來效益有限。因為非水溶性纖維像掃把一樣,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對某些人來說能幫助排便,但對於已經有便秘問題,特別是腸道動力本身不足、常有腹脹的族群來說,吃太多反而可能加重腸道的負擔,甚至便秘更嚴重。

所以,他強調,芹菜不是人人吃了都好,怎麼吃、吃多少,還是得看個人體質與當下腸道狀態來判斷。如果吃完覺得容易脹氣、排便不順,也不要硬吃,換成一些水溶性纖維比較多的蔬菜,像是秋葵或小松菜,其實也能達到同樣的代謝支持。

醫師建議,如果吃完芹菜覺得脹氣、排便不順,可以換成水溶性纖維比較多的蔬菜,如秋葵或小松菜;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不只控血壓、降三高 還能抗發炎

李思賢指出,如果有高血壓的困擾,想靠飲食多保養血管、延緩動脈硬化,或者家族裡有很多人有三高問題,那芹菜是值得放進日常飲食的選項。

他說明,芹菜除了鉀離子含量高、鈉含量低外,還含有一種很特別的植化素叫「phthalides」,它能讓血管壁的平滑肌放鬆,進一步降低血壓,改善血流阻力。這個效果在一些臨床觀察與動物實驗中都有看到,甚至有研究指出,連續幾週每天吃適量芹菜,血壓值改善效果顯著。

另外,他提到,芹菜還含有一種叫做芹菜素(apigenin)的黃酮類化合物,這是一種天然抗發炎成分,對血管、腦部、甚至某些癌細胞的代謝都有潛力。芹菜素除了能降低血管內皮的慢性發炎,也可能調節免疫反應與荷爾蒙代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鄭智銘醫師(圖左)積極參與篩檢活動,及時給予克國第一線工作人員回饋。(台北榮總提供)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持續展現國際醫療援助的軟實力!由台北榮民總醫院(簡稱北榮)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Taiwan ICDF)攜手推動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強化計畫」,在今年7月圓滿完成首次實地視察與合作交流任務,獲得該國總理暨衛生部部長德蘭斯.德魯(Hon. Dr. Terrance Drew)的高度讚賞,雙方並達成深化後續合作共識,為我國醫療外交再添佳績。

這項心理健康計畫是在2024年7月駐克國大使林昭宏,與克國總理兼衛生部長德蘭斯•德魯,正式簽署3年合作計畫,涵蓋政策協助、臨床培訓、社區推廣與在地人才培育等多面向合作。今年2月克國衛生部次長Ms. Shelisa Martin Clark及Dr. Merisa Grant Tate 教授至台灣參訪,4月至5月克國3名種子學員到台灣受訓。

北榮醫師實地訪查 助強化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今年7月13日至19日,由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鄭智銘與鄭佳洵代表團隊赴克國進行實地訪查,執行多項任務,包括拜會衛生部、實地參訪醫療與社區機構、主持去污名化工作坊、指導臨床訓練班及參與軍方健康篩檢等。代表團針對當地醫療現況與挑戰,提出包括成立慢性病房、推動遠距精神會診、建立個案管理制度與重大傷病補助制度等具體政策建議,獲得當地政府高度重視。

鄭佳洵醫師(圖中)積極參與篩檢活動,及時給予克國第一線工作人員回饋。(台北榮總提供)

去污名化教育獲熱烈迴響 克國總理點名致謝台灣

在尼維斯島舉行之去污名化教育工作坊獲得與會專業人員熱烈迴響,鄭佳洵醫師以臨床實例分享心理疾病的可治性與誤解危害,鄭智銘醫師亦在現場進行總結與鼓勵,強化正向觀念。克國媒體與衛生部官員高度肯定台灣醫師的專業表現與務實貢獻,並表示「台灣不僅是知識的提供者,更是真正理解並尊重我們文化與需求的合作夥伴。」

北榮與克國去污名化工作坊全體人員合影。(台北榮總提供)

在7月18日於衛生部舉行的任務總結會議上,台灣代表團提出完整評估與可行建議,獲得總理與衛生部部長高度評價。衛生部官員指出:「台灣的參與對我國心理健康體系的建構起了關鍵作用,我們對未來深化合作充滿期待。」

會中雙方也同意將進一步擴展遠距教育與種子師資制度,確保在地人才養成與制度永續。未來,台灣與克國將持續深化心理健康領域的合作,並以此為基礎擴展更多以人為本的醫療援助,實現國際共榮與健康平權的目標。

北榮與克國臨床訓練班全體人員合影。(台北榮總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