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圖/翻攝自臉書/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

台灣健保已實施30年,因價格便宜、醫療水準高,曾被譽為世界最佳。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最近就分享,先前她帶孩子到新加坡旅遊時,兒子不小心在飯店泳池摔倒,下巴撞地受傷,出現一道長達3至5公分傷口,後來緊急送到醫院麻醉、縫合,醫療費竟高達新幣1.3萬元(約新台幣30萬元),讓她不禁直呼「台灣醫療真的好棒!希望大家都能珍惜」。

陳欣湄日前在臉書粉專「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發文表示,前陣子她帶孩子出國玩,順便開會上課,沒想到兒子到飯店泳池玩水,在上岸時不慎踩到身上裹著的毛巾,由於雙手無法伸出去撐地,導致下巴直接撞在地板上,當場鮮血直流。

陳欣湄說到,兒子的下巴目測有3至5公分傷口,做了緊急包紮就送往醫院,因為傷口在臉上,擔心會留下疤痕,便透過新加坡的熟人找來整形外科醫師進行手術,內容為麻醉、縫針等專業醫術。沒想到的是,她一看帳單發現費用高達新幣1.3萬元,讓她忍不住驚呼「聽到時,認真的倒抽一口氣」。

陳欣湄指出,這次經驗使她回想起台灣近期醫療匱乏的議題,「其實醫療的價值,不是在那幾針縫線,或者麻醉藥值多少錢,而是貴在醫療技術的經驗,台灣醫療真的好棒!」

陳欣湄也呼籲,「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至少做到最基本的,對醫護人員友善一點點,想想其他國家,同理台灣醫護人員的辛勞」。

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30萬好貴,台灣的健保真好」、「妹妹之前也縫過下巴5針,台大急診不到1000吧」、「台灣醫療真的很棒,我去年牙疼,就是止痛藥跟抗生素,台幣5000多」、「很多人無法對醫療將心比心」、「台灣有健保真的很幸福!但有些人就會濫用」、「其實這樣比不太公平,新加坡的人均GDP是台灣的2.5倍,而且你是外國人也沒當地的保險,所以這金額我覺得還好耶」。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陳欣湄分享,兒子在新加坡飯店泳池絆倒,導致下巴裂開,手術費用竟要30萬台幣。示意圖。(資料照)

羅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完善的健保制度號稱世界第一,能夠讓全民享用到完善的醫療資源,不過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分享,她近日帶著兒子到新加坡旅遊,不過兒子卻在飯店泳池絆倒,導致下巴裂開,緊急送往醫院,沒想到事後收到帳單竟要30萬台幣,讓他感嘆,「台灣醫療真的好棒!希望大家都能珍惜」。

陳欣湄在臉書分享,她近日帶著兒子到新加坡旅遊並進修,沒想到兒子竟在飯店出意外,兒子從泳池起來時,踩到身上裹著的毛巾導致他被絆倒,「看到那個絆倒姿勢,我就知道不妙了」。

陳欣湄回憶,她當下衝過去時已經完全來不及,兒子下巴已經裂開,鮮血直流,目測有道3到5公分的傷口,因為傷口在臉上不希望未來留疤,所以就找了新加坡的熟人介紹整形外科醫師幫忙動手術,沒想到單純上麻醉、縫針竟要價1.3萬新幣(約30萬台幣),「聽到時,認真的倒抽一口氣」。

她表示,回想台灣最近的醫療匱乏的議題,「其實醫療的價值,不是在那幾針縫線或者麻醉藥值多少錢,而是貴在醫療技術的經驗,台灣醫療真的好棒!希望大家都能珍惜。

至少做到最基本的,對醫護人員友善一點點,想想其他國家,同理台灣醫護人員的辛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一款實驗性AI導引手術機器人近日成功自主執行常見膽囊切除手術中最精細、複雜的環節,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邁向自動化醫療手術的重要一步。

目前市面上的手術機器人大多需要外科醫師遠端操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巴爾的摩分校研究負責人阿克塞爾·克里格(Axel Krieger)指出,新系統運用人工智慧自行做出決策,並能在手術過程中即時應對突發狀況。

他形容這項技術就像一輛能「在任何道路、任何條件下行駛,並智慧應變」的自駕車。

「這項突破,讓手術機器人從只能執行單一任務,進化到真正理解整體手術程序。」克里格說。

這款名為SRT-H的機器人,透過一種名為「語言引導模仿學習」的AI框架訓練,學習人類外科醫師在豬屍體上執行膽囊切除的手術影片。研究結果已發表於《Science Robotics》期刊。

研究團隊以八組形態各異的豬膽囊和肝臟進行測試。將膽囊從肝臟分離的過程需耗時數分鐘,包含多種工具操作,例如抓取、夾閉、切割等,這些都是臨床手術常見技能,同時也考驗決策與適應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測試中豬的器官和血管在外觀和解剖結構上差異極大,「反映出人類手術中會面臨的多樣性挑戰。」

雖然SRT-H在所有手術中達到100%準確率,但執行速度仍比人類外科醫師慢。

目前商用手術機器人以Intuitive Surgical(ISRG-US)的達文西手術系統(da Vinci Surgical System)最具代表性,自2000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以來,全球已累積執行超過12 million次手術。然而,與SRT-H不同,達文西系統完全依賴外科醫師遠端操作,無法自主決策。

根據Baird策略分析師大衛·雷斯科特(David Rescott)估計,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年規模已接近100億美金,2024年共完成約270萬例機器人手術。

研究團隊認為,隨著自主手術機器人技術成熟,未來有望紓解外科醫師人力短缺、降低人為失誤,並在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提供穩定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這項研究由美國先進研究計畫署健康部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for Health)、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及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助。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分社長艾文忠/台東報導

為提升偏鄉地區醫療照護的可近性與行動力,凡菘電子有限公司王凱民董事長捐贈一部巡迴醫療車予臺東縣,臺東縣衛生局特別於日前舉辦捐贈儀式,衛生局表示,這部巡迴醫療車將移交大武鄉衛生所,以支援大武鄉醫療服務,用實際行動支持在地長照與基層醫療。

捐贈儀式由臺東縣衛生局局長孫國平代表受贈,並頒發感謝狀予凡菘電子有限公司,感謝企業展現深厚的在地關懷與社會責任。此外,大武鄉衛生所主任陳金蘭亦率同仁親自出席,代表當地居民對企業善舉致上由衷感謝。

臺東縣衛生局表示,臺東幅員遼闊,尤其大武鄉地處本縣南端,部分村落地勢偏遠,居民就醫往往需要仰賴巡迴服務,此次捐贈的巡迴醫療車,將成為前線醫護人員的重要工具,提供健康檢查、慢性病管理、疫苗接種與健康諮詢等行動服務,讓醫療深入社區、服務貼近民眾。

衛生局局長孫國平指出,該車將支援大武鄉各村的巡診行程,提升基層健康照護量能,並配合臺東縣長照政策,延伸社區整合照護功能,守護長者與弱勢族群的健康福祉。

 

The post 行動支持偏鄉醫療 凡菘電子捐贈臺東縣巡迴醫療車 守護每一位鄉親的健康 first appeared on 崛起新傳媒.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圖:台東縣政府警察局提供

報新聞/編輯部

為強化在地民眾交通安全觀念與防詐意識,臺東警察分局豐里派出所日前前往衛生局X光巡迴醫療車設站據點,主動向現場等候看診的長輩與居民進行面對面宣導,強調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交通細節與最新詐騙手法,展現「不放棄任何一個接觸機會」的宣導精神。

交通宣導方面,警方特別提醒民眾勿於巷口、騎樓臨停區或視線死角臨時穿越馬路,並提醒在傍晚或天候不佳時,穿戴亮色或反光配件提升辨識度。對於常見的電動車、三輪車、行動輔具使用者,警方說明相關法規請民眾依規定行駛,以免意外發生。

圖:台東縣政府警察局提供

防詐宣導則針對「簡訊詐騙」與「偽裝官方名義」進行提醒,強調現在詐騙集團常冒用政府機關、超商物流、健保署、衛福部等名義發送簡訊或LINE連結,誘導點擊假網頁、輸入個資或信用卡資料。警方提醒民眾「不要點、不要填、不聽從指示操作ATM」,如有疑問可撥打165專線或110查詢。
臺東警察分局表示,警方將持續配合各類社福、醫療活動,深入宣導生活化、實用性的安全觀念,讓反詐與交安意識在第一線深植人心,共同打造安全社區環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2025年台灣耳科醫學會年會暨國際研討會,5日於彰化基督教醫院國際培訓中心隆重登場。本次盛會集結來自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國的傑出耳科專家,以及台灣近55位講師與座長以及聽力師共同探討耳科新知、耳部手術、人工電子耳及數位聽力照護等主題,引領電子耳照護與聽力醫學邁向新境界,為台灣耳科醫療注入嶄新動能。

彰基電子耳基金補足健保醫療落差 照顧更多聽障患者

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作為雲林、彰化、南投地區唯一的醫學中心,彰基不僅肩負救人使命,也承擔醫學研究與教育重任。本次國際耳科研討會匯集來自全球9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深入探討耳部疾病的多元面向,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檢、人工電子耳植入、暈眩症以及聽神經瘤等。陳總院長強調,彰基將持續致力於提升耳科診療技術,提供患者最優質的醫療服務,並推動相關研究發展,為民眾健康貢獻最大心力。

彰基電子耳基金補足健保醫療落差 照顧更多聽障患者

2023年7月起,健保署開放補助18歲以下、雙耳極重度聽損(優耳聽力閾值 > 90 分貝)兒童進行雙側電子耳植入手術,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因不符資格或費用差額問題,難以獲得完整治療。因此,彰基於同年成立「彰基電子耳基金會」,緣起於一位罹患白血病、突發雙耳聽損的年輕患者,在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的關懷下,啟發出一項照顧更多族群的行動。該基金會針對65歲以下、但未符合健保補助資格的病人,經過醫療團隊評估與社工諮詢後,協助其申請費用補助,讓患者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完成手術與復健,重返「聽見美好」的世界。

耳科主任許慶輝醫師指出:彰基在陳穆寬總院長的帶領下,不僅成立了人工電子耳基金,並在過去兩年成功完成9例植入手術,醫院在耳科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他期盼未來能持續推動國內外的合作與創新,為患者帶來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自2012年起,衛福部全面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公費補助計畫,期望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改善嬰幼兒聽力障礙對語言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彰基早在政府推動前,即參與相關先驅計畫,長年推廣聽篩服務至中部地區,並以「一站式聽篩服務」與高準確率的追蹤管理體系著稱。

目前於彰基出生的新生兒,大多於出生後三日內完成第一次聽力篩檢,以「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檢查輕中度以上聽損。若初篩未通過,將安排於滿月時複篩;若仍未通過,則儘速安排進一步腦波檢查,以釐清為「感覺神經性聽損」或「傳導性聽損」,並於六個月內啟動助聽器與聽語療育,達到黃金治療期內的有效介入。

彰基的聽篩皆由院內專業聽力師群親自執行,篩檢品質與追蹤效率優於全國平均水準。透過這樣完善的制度,彰基得以及早發現不少有潛在需求的個案,並主動規劃後續治療與陪伴措施,真正做到與孩子一同成長、共度挑戰。

彰基聽力團隊長年堅持精準服務、創新整合,更首創「麻醉電生理檢查」技術,將麻醉室移入聽力室,造福多重障礙兒童與困難個案,提升檢查安全與準確度,並縮短診療等待時間。

蔡螢芷聽力師說明,彰基耳科聽力團隊長期致力於打造一站式的聽力篩檢服務。近年來,團隊更首創將「麻醉電生理檢查」導入聽力室,讓需要鎮靜或合併多重障礙的個案,能在安全環境中完成高品質檢查。團隊也導入「影像頭部脈衝檢查」,能更快速地協助眩暈患者進行鑑別診斷,落實全人全齡的健康照護理念。

彰基近年電子耳手術的穩定發展與整合能力,獲得耳科醫學界高度肯定,因此2025年耳科醫學會特別授權由彰基主辦獨立年會,作為推動台灣耳科醫療進步的重要據點。

台灣耳科醫學會理事長黃仲鋒教授表示,本次盛會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長陳穆寬教授及耳科醫學會秘書長許慶輝醫師的鼎力支持下成功舉辦。會議邀請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多國專家,以及聽力師與語言治療師參與,共同促進跨領域交流,為耳科醫療發展樹立良好典範。

本屆年會除耳科醫師與手術團隊參與外,也特別規劃多場以聽力師為主軸的專題討論,包括:「台灣聽篩面面觀」、「平衡檢查技術」、「聽力學臨床實務分享」等,提供聽力師難得的學習與跨專業交流平台。

中華民國聽力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葉文英特別提到,彰基在新生兒聽力篩檢領域推動「一站式」整合服務,成效卓著,堪稱國內標竿。並感謝彰基重視此項議題及籌辦如此規模盛大的會議,成功促成醫師與聽力專業人員的跨界對話與合作,共同見證並分享這份成果。

此次大會亦安排耳科手術影片競賽、挑戰性病例討論與併發症處置經驗分享等精彩環節,期待透過實務與創新激發年輕一代醫療工作者的學習熱情與專業信念。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